安徽政法系统推动法律服务助力扶贫


来源: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脱贫攻坚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乎千家万户。为更好地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纠纷化解、权利维护等问题,安徽省政法机关将法治建设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促进乡村治理步入法治轨道,推动乡村振兴。

“真是多亏鲁书记,不然我恐怕又返贫了。” 看着重新修建的鸭棚,安徽省利辛县旧城镇陆暗楼村村民陆吉志感慨道。在安徽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长、陆暗楼村第一书记鲁先圣的依法交涉下,施工方很快重新修建了因质量问题倒塌的鸭棚,陆吉志订购的鸭苗也能投放了,避免了经济损失。

“近年来,安徽政法机关将法治建设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解决脱贫攻坚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权益维护等问题,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说。

法律服务一对一

“法治超市”开到村里,为扶贫项目、土地流转等提供法律保障

“一个小小的商标,就可以给我们拔掉穷根使上劲儿,有法律保护太重要了,真是没有想到啊。”安徽省枞阳县祥飞媒鸭养殖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钱立祥说。

“枞阳媒鸭”是家鸭与野鸭杂交繁殖而成,是当地的特有品种,获得原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县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公司+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了200多户近千贫困人口受益。然而,2017年初,有家外地公司盯上了“枞阳媒鸭”,开始注册“枞阳媒鸭”的网络商标,使得依托网上销售的合作社和贫困户们权益受到侵害。

枞阳县政法综治部门通过设置在村里的“法治超市”,立即会同枞阳县农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启动依法维权程序,钱立祥和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得到强有力的保护。钱立祥说,“如今,媒鸭的价格已由过去的20元一只,猛涨到50元一只,利润翻了一倍多,销量也大大增加了,合作社里贫困户的脱贫步子迈得更快了。”

如今,安徽各地的乡镇、村居都建立有形式不同的法治服务窗口和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免费便捷的法治服务。这些法律服务窗口和平台还借助安徽省司法厅推行的“一村一法律顾问”工程,在扶贫政策精准解读实施、审查审核扶贫产业项目、土地确权和流转、征地拆迁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安徽省委全面推进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法治建设指导处处长聂冬说,在实施法治扶贫过程中,为每个帮扶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一个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场所、一个法治宣传栏、为每个农民家庭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等,打通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法律援助实打实

近年来每年投入过亿资金,能援则援、能援优援、应援尽援

“法院没让我花一分钱就立案了,我感激得真都不知道说啥好。” 贫困户周洪英从阜阳市颍东区人民法院拿到立案通知书的那一刻,一个劲地感叹。

今年53岁的周洪英原本就是贫困户,又赶上丈夫李文杰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双侧10根肋骨断裂,花去医疗费3万余元。今年初,李文杰将事故另一方起诉至颍东区法院,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8.57万元,即使按照简易程序也需交纳诉讼费972元。立案庭法官了解到周洪英的家庭情况后,主动为她申办了缓交诉讼费的手续,还商请司法行政部门为她办理了法律援助。

“立案审查没有要求法院要对当事人身份是否为贫困户进行审查,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扶贫工作,我们增加了当事人是否是贫困户的审查。”颍东区法院副院长陈波说,对于是贫困户的当事人,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为其办理减缓免交诉讼费手续,绝不会让贫困户打不了、打不起官司。

在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的法律服务事项中,法律援助是贫困群众受益面最大、很实在的“法治红利”。2016年初,安徽省政府将法律援助纳入全省33项民生工程,进一步降低了法律援助门槛,扩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使更多贫困群众获得了法律援助的保障。安徽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处处长施友树说,在扶贫过程中,律师已经成为法律援助的主力军,困难群众获得的法律援助更加优质。

据统计,自2016年来,安徽各级财政每年用于法律援助的资金超过1亿元,基本做到了“能援则援、能援优援、应援尽援”。

化解矛盾面对面

村民有事主动找法,矛盾纠纷少了,乡村治理步入法治轨道

法治建设与扶贫工作结合,安徽各地有效夯实了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尤其在化解矛盾纠纷上有了坚实保障。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警务室、司法行政工作站等就设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实现了零距离提供法律服务、面对面化解矛盾纠纷。

说起化解矛盾纠纷,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山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许义的体会很深刻:依法办事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了。

养贤乡山河村是宣州区13个贫困村之一,安徽今昔律师事务所与该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2017年,为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山河村与邻村宝圩村协议流转200亩土地建设养虾基地,合作共建生态青虾养殖基地。在律师帮助下,双方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宝圩村有部分群众阻碍项目施工,致使推土机不能正常进场施工。结对帮扶山河村的律师第一时间赶了过去,向群众现场宣讲法律知识,指出阻碍施工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化解了矛盾,有效保障了项目的正常推进。2017年底,养虾基地顺利建成,双方村民不仅不再发生矛盾,还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对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能够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宣州区委书记余宏汉说,法治扶贫有助于帮助群众在实现脱贫的同时,帮助他们在法治方面也变得“富裕”,真正将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4日 11 版)

关键词:

[责任编辑:shsh]

网罗天下